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四十歲以上的設計師



        設計師的職業生涯到底可以走多久?許多人認為在台灣一定走不久,甚至有人認為設計師到了35歲以後一定要轉管理職,事實上,在台灣並沒有太多設計管理的職位,更何況轉為設計管理職位後,所著重的是在於管理的工作而不是設計工作,再者管理並不是每位設計師都適合的工作。我想正因為這些觀念,所以台灣的設計產業一直在遭遇瓶頸吧!

        原研哉認為,四十歲之後才是設計的開始與輝煌的時期;孔子說四十而不惑,人生到四十歲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對於自己的觀物之法與方法論也已悄然成形,這時候,在工作模式上就比較能夠主導,將自己的理念與想法公諸於世,這時候認同自己的人會產生共鳴,自然就會有合作機會。不可諱言,設計師終究不是生產的工廠,無法囊括所有的市場,設計師比較偏向一種小眾的領域,朝這個想法,便可以比較了解為何要尋找共鳴之人的道理。

        深澤直人說到,他從事了10年的工業設計工作後,第一次感覺到有大師的風範是在他離鄉背井到美國從事設計工作,那時,他在美國被要求設計一款具有日本風格的作品,他苦思之後,便由自己的生長過程找到了源頭,是一種透過反省找到自我的設計法則,之後,他認為痛苦的不再是設計這件事情,而是找他設計的人並不清楚自己要什麼。

        寫這篇文章不是在強調應不應該轉管理職,而是設計師應該有以設計作為志業的打算,所謂的志業就是一輩子的事業,換個方向想,有多少職業是可以做一輩子而不受時間與空間的侷限?我認為,不是這個社會不給設計師機會,而是更多的設計師放棄自我、放棄這份志業,這些感慨來自於設計科系的學生,他們發現他們未來的路是多麼的迷惘;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原本2009台灣設計師週有一項非常好的主題:台灣四十歲以上的設計師。發起人是李根在老師,他無奈表示,要尋找到台灣目前還在第一線從事設計工作四十歲以上的設計師,要超過15位真的有些困難。

        我認為,當台灣每一位設計師將設計這份工作當為志業時候,才是代表臺灣設計行業興盛的時候。儘管這中間會遭遇多少問題與現實的壓力,但換個方面想,哪一份工作不是如此?沒有絕對的工作是有絕對的保證,都是365行中其中一行,行行出狀元。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不管是尚未投入或者已經投入這份工作的人,或許都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進入這行?如同深澤直人最害怕遇到自己不知道要什麼業主,設計師或者想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包括學生),都因該先辨別自己的志向,想清楚點,將來的力量才會多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