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品牌建立與工藝

        在英國念產品設計研究所時,我是班上唯一應用工藝組的學生,我的指導老師告訴我,應用工藝的確不好念,往往許多學生最後會走向流行設計或者產品設計的領域,而我很榮幸以畢業展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這個學業。我學的應用工藝究竟是什麼?依據我本身的經驗,給了它一個設計上的定義:「工藝產品化、產品工藝化。」舉例來說,將工藝品產品化,他的本質是工藝品,但進行量產與行銷販售,產品工藝化則是將一些工藝的元素帶入產品之中,例如華碩(ASUS)的皮革機、竹子機。應用工藝的領域本來就是多重的,我簡單歸納成三個部分的結合:
1. 傳統工藝 (Traditional Craft)
2. 電腦輔助設計與多媒體應用 (CAD/CAM and Multi-Media)
3. 市場行銷與消費者 (Marketing and Costumers)

        傳統工藝中包含了技藝與歷史情境(Techqunic, Scenario),電腦輔助設計與多媒體應用代表生產技術的革新與工具的應用(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e, Innovation Technology),市場行銷與消費者則是為了品牌政策(Brand Strategy)。

        現代人的生活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息息相關,例如Mobile Phone、Pad、MP3 Player及Laptop等,相對的,工藝也應該普遍存在於生活之中,例如日本的某個小學,午餐所使用的便當盒便是日本傳統講究的漆器,在英國生活更彷彿在一個大的工藝館之中,因為幾乎每棟建築都超過百年,並且有非常講究的雕刻充斥在每個角落。在台灣,我們仔細閱讀生活中的器具,也不難發現我們生活之中的工藝之美,泡茶的茶具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去不同的餐廳也可以見識到不同的筷子、碗盤等,甚至是一塊小小的杯墊與連續紋路的大理石地板,都可以發現業主用心的巧思。但是許多模仿維妙維肖的歐式風格,再像不屬於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因為他不是「自己的」,不是發掘自己的獨特性,然後從黑暗之中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光明路(Investigation),換言之,獨特性是建立品牌最好的區別。

        行銷的目的在於創造需求,當市場飽和的時候就必須創造差異,而「設計力」便是創造差異最好的武器。台灣許多的大型企業紛紛自創品牌,而許多的中小企業也準備轉型跟進,或許產品設計師也應該轉換一下思維,當以品牌為前提的產品設計,應該做怎樣的思考?請將自家的產品拿出來測試,除去印在上頭的LOGO,再請外人檢視一遍,看看是否可以知道哪個產品是自家的品牌。Apple的產品就具有這樣強烈的性格,起碼賈伯斯還在世的時候是這樣!我的兩位英國朋友(薩巴卡瑪的負責人James and Tony)也對中小企業的業主建言:「檢視自家品牌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利用一種動物、一個顏色或者一個汽車品牌來形容,目的在於幫助業主更快速的尋找與定義出自家品牌的個性。」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會配合一個情境故事銷售,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也會繪製出所謂的「使用情境」。工藝產品的情境力量很大,或許大過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不難從許多客製化的產品之中可以看見工藝的元素,手工質感(Handmade)就經常的被作為號招,從一顆螺絲釘(英國Vertu手機使用瑞士名錶的螺絲)以至於一台名貴跑車。相對的,有時候對強壯的品牌而言,品牌就是一種情境,例如法拉利、藍寶積尼,因此華碩有藍寶積尼系列筆電,而宏碁有法拉利系列。在品牌的考量下,產品設計的重新定位是什麼?就是「重新思考」與「多元化的嘗試」。例如,將工藝的元素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設計的應該是「話題」而不是「經典」,這與產品的生命週期有關,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週期短,推出快、淘汰更快,因此在設計的重點上也必須考量到這一點,倘若秉持著與工藝同樣的曠世經典心態來設計,第一個所要遭受的問題便是「時間性」的問題。經典並不是常有,一間公司、一個品牌的經典作品也畢竟是少數,可遇而不可求,但話題可以持續創造。

        發展品牌就是不斷的嘗試與摸索,對於變化,我們需要的除了「觀察」,更重要的是「接觸」。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Hugo)曾說:「我前去、我前去,我並不知道要到那裡,但是我前去。」因為,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思想的結果。關於「接觸」我有一個小故事,最近我開始熱衷與人接觸,因為這是發生故事最好的方法,與人交談、與眼神、與一切的互動,不同的年齡、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空間與時間都不斷的產生新故事,這些故事在無意之間,成為了能量,我不知道這些能量對我有什麼影響,但是一定會在將來的某個時間點上發生。因此,我們要感謝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故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