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開始,英國處處充滿了聖誕的氣息,包括我住的城市也是,零下的溫度,雖然有商店瘋狂的折扣,我依舊不敵氣溫的威脅,選擇了在家寫這篇文章。設計的靈感要如何找尋?尋找的方式可分為理性與感性。感性的方式通常為大眾所知,如同天外飛來一筆。感性的取得通常經由感覺的器官去發掘,例如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等,配合心靈上的多愁善感,一首詩就被慢慢的譜了出來。
在許多設計的過程中,因為時間的壓縮,設計工作者最常利用的方式是翻閱設計雜誌、年鑑等,大量相關主題的圖片式閱讀,去尋找靈感,卻也往往變成了抄襲的對象,既使沒有抄襲,這也是為什麼作品裡總有別人影子,而無法突破的原因。這也會導致一個問題,通常經由感性的創作,往往容易忽略作品的實用目的,造成設計工作者與業主上的認知不同,讓整個設計工作陷入一種低迷的狀態與惡性的循環。感性的創作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定位的問題,端看設計者將他發揮在哪裡,有沒有擺在對的CASE上面,並不是所有的設計工作都需要你的感性支持,這也是藝術與設計最大的不同,如同雲科大何明泉教授說過:「藝術是「唯一」、設計則是「可接受」。」我認為,許多想投入或者已經投入的設計工作者,都必須思考這個問題,自己究竟喜歡的是設計還是藝術?藝術是藝術,設計是設計,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場域。我可以體會要區分這兩種不同是有多麼的困難,但請相信我,如果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就會愈來愈清楚。
理性的靈感,其實就是有系統的設計方法論。如同在《為什麼要學英文? 我的英文學習法》一文中提到:無論是不是本科系畢業,只要擁有企劃的能力與方法,起碼就可以做出安全的設計。許多時候靈感「擠」不出來,是因為瞭解的不夠。這牽涉到問題,找問題比找答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此,所以找靈感的時候,通常是不斷的在問為什麼,我相信不斷的問下去,並且去收集相關資料,靈感自然就會出現。很多人設計不出來的時候就去參考別人的東西,但有的人會去回歸基本面,閱讀那個主題的書,實作到最後發現「理論」也很重要;有時候技術太有經驗的時候,也會限制住自己,容易對某一個提案就做出判斷,造成太多經驗法則反而難以突破。
實作與理論同等重要,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經驗與創新也是。重點是不斷的從中去磨練這兩方的技能,培養思考的習慣,將思考的技術磨亮,以培養感性與理性的靈感尋找方法。靈感在設計上,並不是那麼的抽象與遙不可及,靈感是一種理解的能力,將事物理解轉化為構成創新的元素,只要願意去作,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出起碼安全的設計,讓設計工作的熱情可以保持,業界的環境可以因此良性循環,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在一個設計案的過程,會遇到的不僅是工作上的問題,也會遇到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也是必須瞭解,因為這都是設計工作的一環,設計作品有項使命,就是協助溝通,是一種媒介,因此設計工作者也必須深知如何與人溝通,畢竟溝通最後端收訊者,總是「人」。設計不求皆大歡喜,起碼達到業主「可接受」的程度,許多設計者總是自我要求過高,幾乎每個作品都想達到曠世經典的目的,但要小心可能抹煞自己對設計的熱情與毅力,因為他總是在挑戰世界的巔峰,第一名只有一個,但做很好的可以有很多個。 這如同國內的教育,師長父母總是要求孩子要當第一名,才認為是優秀,但在英國的教育是希望他們發展自我,將自我的獨特表現出來,我想這就是不同氛圍下的影響。我相信做好,比當第一名還要容易的多,何不讓「做好」的這份愉悅,成為你享受設計的支撐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