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排擠效應設計師該何去何從?以「人本」技能保持競爭力
如今在 AI 的協助下,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產生出好的設計圖,未來設計師的價值究竟何在?這個問題已悄悄的在許多設計工作者心中產生疑惑,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供一些觀點與建議,給 AI 時代下焦慮的你一些方向。
筆者在面見臺灣許多中小企業主的時候,總是略帶玩笑的語氣說,我可以在一個晚上提供100 張可行方案的設計圖。業主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不相信,另一種則是不知該如何反應。在工業設計的產業環境中,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找不到設計師,原因在於這些中小企業通常處在偏僻的工業區中,尤其中南部居多,並且非鄰近大城市,聘人本來就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設計需要磨合,不同的設計師有不同的風格及擅長的項目,適合職缺的設計師,更是難以尋覓。
臺灣傳統中小企業以代工行業居多,產業想升級,勢必要從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走向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再來才有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的發展可行。因此,在原廠委託設計 (ODM) 就是第一道要跨過的門檻,設計能量也在這個階段需要大量注入。
假設 AI 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具有創意而且可行的設計圖或概念圖,甚至是完整的情境照片,這些工廠裡的老手,只要看見這些圖面,心裡就會自動盤算著如何生產製造、需要哪些工序與材料,以及成本估算等,這也是台灣製造業的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