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AI 排擠效應設計師該何去何從?以「人本」技能保持競爭力

 

AI 排擠效應設計師該何去何從?以「人本」技能保持競爭力

轉載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1237-designer-cooperate-with-AI

企業要生存,勢必會降低成本,設計師因為 AI 的排擠效應,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如今在 AI 的協助下,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產生出好的設計圖,未來設計師的價值究竟何在?這個問題已悄悄的在許多設計工作者心中產生疑惑,筆者根據自身經驗,提供一些觀點與建議,給 AI 時代下焦慮的你一些方向。

筆者在面見臺灣許多中小企業主的時候,總是略帶玩笑的語氣說,我可以在一個晚上提供100 張可行方案的設計圖。業主通常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不相信,另一種則是不知該如何反應。在工業設計的產業環境中,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是找不到設計師,原因在於這些中小企業通常處在偏僻的工業區中,尤其中南部居多,並且非鄰近大城市,聘人本來就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設計需要磨合,不同的設計師有不同的風格及擅長的項目,適合職缺的設計師,更是難以尋覓。

臺灣傳統中小企業以代工行業居多,產業想升級,勢必要從 OEM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走向 ODM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再來才有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 的發展可行。因此,在原廠委託設計 (ODM) 就是第一道要跨過的門檻,設計能量也在這個階段需要大量注入。

假設 AI 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具有創意而且可行的設計圖或概念圖,甚至是完整的情境照片,這些工廠裡的老手,只要看見這些圖面,心裡就會自動盤算著如何生產製造、需要哪些工序與材料,以及成本估算等,這也是台灣製造業的硬實力。

當 AI 被視為一種「工具」,人員被訓練使用這些工具不斷的產生圖面,或許這些老闆盤算著,這樣就已足夠。根據筆者側面了解,因為 AI 的介入,臺灣遊戲業已經產生出一波裁員潮,包括大公司在內,中小型的公司比例更高。企業要生存,勢必會降低成本,設計師因為AI 的排擠效應,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筆者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提出 5 項未來設計師價值的努力目標:

  1. 創意與創新:AI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創意設計,但它仍然依賴於大量的數據和先前的設計案例。設計師則具有獨特的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提出超越現有範例的設計解決方案。創「意」是引領新的意象與想法,創「新」則是由舊得混合與疊加而成。
     
  2. 深入了解使用者或客戶需求:儘管 AI 可以分析數據並預測使用者行為,但設計師通過與使用者(客戶)互動以及對人類情感和需求的理解,更能深入挖掘使用者(客戶)的真正需求並提出合適的設計方案。對於情感的理解能力更應該強化,這也是目前AI所無法感知的目標。
     
  3. 跨領域整合:設計師通常具有跨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能夠在設計過程中整合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創造出更符合市場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或服務。這也是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因為有了AI的協助,跨領域將更容易成功,跨域整合也是設計師未來重要的能力之一。
     
  4. 社會與文化敏感性:設計師能夠將社會和文化背景融入到他們的作品中,這是 AI 難以模仿的。這種敏感性有助於設計更具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作品,並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作品的表達可以是正面或負面,但是筆者認為透過作品表達負面與情緒的傾倒是無助於人類發展,而這些對於宗教、信仰與信念的堅持,也是 AI 無法達到的。
     
  5. 溝通與協作:設計師在團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能夠有效地與其他團隊成員溝通,共同解決問題,並確保設計概念得以實現。AI 雖然可以提供支持,但無法完全替代這種人際互動和協作。只有人的靈魂才可以慰藉人的靈魂,我們可以透過 AI 學習更好的表達方式,但是眼神、動作與感受是人類靈魂的重要表現。

這個行業還在經歷 AI 帶來衝擊的過渡期,面對 AI 的態度,筆者認為有兩種人:「一種是往前看的人,另一種是往後看的人。」往後看的人會用過去的經驗做比較,思考著被取代的可能性。往前看的人則以未來的夢想做評估,思考著如何達成目標。

充滿著夢想的人,也是無法被 AI 取代的人,因為 AI 目前並沒有夢想。儘管 AI 在許多方面對設計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但設計師仍具有獨特的價值。未來,設計師可能需要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本」技能,並與 AI 技術進行融合,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舉例一個關於未來設計師在與 AI 協作中發揮價值的情境:一家公司希望開發一款針對年輕家庭市場的智慧家居產品,此產品需要結合時尚設計與易用性。在這個情境中,設計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與 AI 協作,發揮其價值:
  1. 創意與創新:設計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創意想法,為智慧家居產品提出大量的獨特設計概念。與此同時,他們可以使用AI工具對其概念進行快速原型設計和測試,以獲得即時反饋並改進設計。
     
  2. 深入了解使用者或客戶需求:設計師可以進行市場調查,與目標受眾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此外,設計師可以利用 AI 工具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質量化分析,以揭示受眾的潛在需求。
     
  3. 跨領域整合:在設計智慧家居產品時,設計師需要與工程師、市場專家、心理與行為專家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協作。設計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跨領域知識作為溝通的橋樑,協助團隊解決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市場、人類行為和環保等問題。
     
  4. 社會與文化敏感性:設計師需要將目標市場的社會和文化背景融入產品設計中,以確保產品具有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例如,他們可以考慮年輕家庭對於環保和社交功能的需求,並將這些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
     
  5. 溝通與協作: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需要與團隊成員保持良好的溝通,分享設計想法和獲得他們的反饋。此外,設計師可以利用 AI 工具來協助團隊成員更有效地協作,例如通過即時共享設計圖和追蹤設計進度。



設計與藝術最大的不同在於,設計更直接的面對市場的挑戰與變革,設計只是這些產業中的一顆螺絲釘,卻有時候是轉動巨輪的重要零件,未來市場與設計行業的變化已成必然,除了產業面臨變革,設計教育也勢必有所更動。筆者認為在創新、使用者需求理解、跨領域整合、文化敏感性等方面的優勢,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以下是針對未來設計師可以繼續深化與學習的五大面向:
  1. 客製化與個性化: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和服務需求的增長,設計師需要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儘管 AI 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個性化,但設計師仍具有獨特的能力,可以根據客戶特定需求建立獨特且具有吸引力的設計。
     
  2. 教育與培訓:設計師可以在教育和培訓領域發揮作用,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新一代的設計師。他們可以藉由教學、指導和分享經驗,幫助後進設計師提高設計能力和適應新技術,新舊融合、傳統與科技應用。
     
  3. 社會責任與公共領域設計:設計師可以參與社區和公共領域的規劃和設計,以提高城市空間的美觀性和功能性。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新思維,為城市創建更具有吸引力、可持續性和人文關懷的空間;產品設計則是走向為真實世界而設計。
     
  4. 設計思維:設計師可以將設計思維應用於其他領域,如:商業策略、政策制定和組織管理等。設計思維強調用戶需求、創新解決方案和迭代改進,這些原則對於解決各種問題和挑戰具有重要價值。
     
  5. 研究與未來趨勢分析:設計師可以通過研究和分析未來趨勢,為企業和組織提供有關市場變化、新技術應用和消費者行為的洞察。這將有助於企業及時調整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上述這些建議與條件看似實行有難度,但是以 AI 技術應用為前提,相信難度的門檻將會降低許多,也就是要學會與 AI 共榮共存,甚至思考的一部分終究存在著與 AI 溝通的思維,從語言學到語義學,再到人機互動與人機溝通。歡迎來到 AI 的大航海時代!

責任編輯:Anny
核稿編輯:Mia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