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硬塞專家開評】從 Adobe 200 億美元併購 Figma 思考軟體整合


【硬塞專家開評】從 Adobe 200 億美元併購 Figma 思考軟體整合


轉載自: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8977-adobe-figma-deal-reflect-application-integration

從 Adobe 併購 Figma 看到兩件事值得討論:一、軟體的整合策略。二、開源的必要與發展。



 9/15 Adobe 宣布以 200 億美元現金加股票買下設計協作平台 Figma,消息傳出後在社群上哀鴻遍野,設計師以專業切入探討軟體整合發展。

這幾天軟體界的大新聞莫過於 Adobe 花下 200 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併購了 Figma,在設計 UI (User Interface)的朋友對於 Figma 一定不陌生,雖然它不像 SketchAPP 發展得那麼早,但是 Figma 近年連續被評比為使用者體驗最好的軟體,對於 UX/UI 的設計軟體當之無愧。Figma 的優點很多,例如:
  • 支援多人協同設計。
  • 具有廣大的外掛與素材庫。
  • 操作簡單、易學易懂。
  • 還有一項很重要功能就是強大的對齊與編排系統。
個人認為基於以上四項,都是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以作者在職場與教學經驗為例,Adobe XD 與 Figma 學習曲線相比,Figma 擁有更容易上手的特性。換句話說,Adobe XD 可能要學習一天,Figma 通常只要三小時。

不僅如此,Figma 雖然有安裝版,但主要還是以線上為主,而安裝與執行 Adobe XD 的過程則需要消耗更多的電腦效能與硬體空間。最後大眾所擔心的事,Figma 物美價廉的特性是否被取消?

目前最多人選擇的項目「Figma Professional」為一個月 12 元美金,折合台幣約 360 元,Adobe 多數人則使用「Creative Cloud 完整應用程式」,一個月約 1,680 元,Adobe 假設未來納入 Figma 不調漲,而多數 Figma 的專業用戶通常也使用 Adobe,這點看來對消費者是有利的。

回顧 Macromedia 的遭遇

在很久以前,有一家公司叫 Macromedia,公司成立於 1992 年,沒幾年的時間如日中天,當年三大向量軟體之一,分別為:Adobe Illustrator、CorelDraw 與 Macromedia Freehand。旗下 Dreamweaver 是市面上唯一能與微軟 FrontPage 抗衡的網頁製作軟體,Fireworks 當時也正挑戰 Photoshop 的地位。

當時學生在畢業時都會有畢業光碟,成為印刷廠的另一項主要業務,採用的就是Director所製作,更有名的 Flash 帶動了整個動態網頁、網路動畫及網路電影等風潮。甚至許多行業人認為,Adobe 可能因此消失,無奈在 2005 年 Macromedia 被 Adobe 以 34 億美元併購,因此被消失的是 Macromedia。

從 Macromedia 的遭遇給我們什麼樣的反思?如果要討論 Figma 的情況必須先了解這些軟體創業的生態,尤其在矽谷,許多的創業者一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被大企業收購,對個人而言,這是最輕鬆的退場方式,不用辛苦的經營企業,又有滿手的鈔票,繼續擔任該事業群的主事者,完全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完美狀態,套一句網友的話:「這不香嗎?」

在西方的市場,併購一直以來是經營的手段,單純從個人利益的市場面看來,這樣的結局也是意料之中。當工具被強大的集團所掌握,使用者都只能是被動的弱勢者,因此才慢慢地有開源運動,知名的 3D Blender 就是最成功的案例。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兩件事值得討論:一、軟體的整合策略。二、開源的必要與發展。

軟體整合的走向

一個軟體是否功能愈多愈好?我們來檢視知名的 Photoshop 為例,Photoshop 是一個影像處理軟體,但是它卻有更多令人意想不到功能,例如時間軸具備製作動畫的功能(圖一)、3D/球面全景可以製作 VR、濾鏡 Neural Filter 具備許多 AI 功能,包括現在最熱門AI Text to Image (圖二),只是尚未開放。
截圖 2022-09-16 下午10.39.52.png圖一
截圖 2022-09-16 下午10.41.01.png圖二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軟體是否愈多功能愈好?相信各位買鞋子的時候,應該不會希望它有吹風機的功能吧?軟體的整合,最重要的不是軟體有多少功能,也不是齊下能涵蓋到多少產品,而是能否協助使用者更有效率達成目的,了解「使用者的思路」而不是讓使用者了解「操作的思路」。

Adobe 跟 Autodesk 這兩間重量級公司所貢獻的分別在於,Adobe 開發了 PNG、PDF 格式,Autodesk 開發 FBX 格式,讓文件、2D 與 3D 圖形有更好的檔案交換格式,成為市面上的標準作業規範。

個人認為,好的軟體整合不是「要你命 3000」的形式,而是提供好的交換格式,更完整的保存與跨平台的利用。

任何的企業發展如果過甚而失去平衡,造成壟斷而違反競爭法(俗稱反托拉斯法)。畢竟經濟(利益)、法律與政治是有密切關係的,就算採取法律與抗爭行動都需要付出極大的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

對此,目前具體的方法是正視「開源運動」(Free Software Movement),透過開源讓每個有能力的人盡一份力,以公平原則讓每個人都有權利使用軟體,甚至購買軟體的同時也獲得開源碼。

我認為,這件事情跟最近的 AI 藝術創作運動具有高度關聯性,過去學習軟體會因為功能而被限制,失去了創作的焦點,如今創作的焦點回歸到創作者心中,軟體回到輔助的功能,而非技術的競爭,加上開源軟體愈來愈成熟,或許學校機關不用再被綁住高額的權利金,同樣的企業也可以降低營運成本。創作的根本不在於你用甚麼工具,而是你想說什麼!

台灣有網友號召在網路上舉辦 Figma 的告別式,個人則是樂觀看待,即便 Figma 遭遇不測,以現代的氛圍,相信不久就會出現開放源碼類似 Figma 的工具,畢竟 Figma 與Blender 相比,還是簡單許多,換條路走,或許有不同的軟體發展,更親近於使用者。

未來,我們期待世界是「工具自主化」,如同 Minecraft 自己的遊戲自己建造。在一個視窗內,可以任意組合自己想要的功能。

目前,人類面臨的通貨膨脹與經濟發展有關,人類發明一個叫經濟的「遊戲」,最終被經濟所奴役的人們不在少數。許多商業行為雖然在做跟過去一樣的事,但時代不同了,如同愛因斯坦所言:「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結果,是一種神經病!」(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責任編輯:Anny

核稿編輯:李柏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