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感,跨領域的重新定義:「將別的領域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來,達到幫助人們的效果。」例如:將程式的觀念用設計系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描述,當初Processing開發目的也是為藝術家及設計師提供一項新的工具。
#實際案例
一位深諳投資理財的專家,連管理學院教財管的老師都是他的粉絲,卻是根正苗紅的工業設計背景,由他來替設計系學生講解投資理財,脫離設計的低薪循環,配合未來自僱的趨勢,也正是設計師所嚮往的生活方式。
#人工智慧的跨域潮
透過人工智慧增強自我的能力,首先要了解自己,並篩選出自我的人格特質並形塑特殊能力,這就是行銷中的差異化。過去工業時代的每個人都可被取代觀念已經不符合未來及現在式。換句話說,就是用天賦賺錢的時代來臨了。
當企業用人工智慧在取代員工時,事實上是小蝦米在吃大鯨魚。記得Eron Mark的四人查帳小組,透過AI技術讓美國公部門心驚膽跳。在自僱時代,擁有人工智慧如同擁有一群優秀的同事。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億萬富翁,一般人只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平衡才是王道,貪婪的時代已經過去。
你有什麼是可以變現的能力?可以參考以下三點:
一、連自己都願意付費的服務有哪些?
二、這些服務是否可以流程化(SOP化)?
三、如何讓人知道?有效的行銷方式,最好是幾乎沒有邊際成本。
#結論
「將他領域的概念轉化為獨特的表現形式,以創造出能啟發與助益人們的結果。」我想這就是新一代設計師所要有的跨域觀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